大数据的定义是基于在互联网之上,它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 发表时间:2020-12-16 19:27:39 信息来源:九剑网络 ]
来源:https://www.sohu.com/a/358214165_506710
大数据的定义
1、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2、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大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的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其集成。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也是一种模式,你如果真想了解大数据,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3、大数据应用,是 指对特定的大数据集合,集成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行为。对于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甚至同一领域不同企业的相同业务来说,由于其业务需求、数据集合和分析挖掘目标存在差异,所运用的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信息系统也可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惟有坚持“对象、技术、应用”三位一体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实现大数据的价值。
当你的技术达到极限时,也就是数据的极限”。大数据不是关于如何定义,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最大的挑战在于哪些技术能更好的使用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如何。这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开源的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如Hadoop的崛起,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服务的价值在哪里。
“互联网+”的定义即“构建互联网组织,创造性的使用互联网工具,以推动企业和产业进行更有效的商务活动。”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加应该从两大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企业互联网+”。“互联网+”加于企业自身。即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营销、组织、人才等诸多方面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的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实现决策和管理思维以及企业运营模式的互联网化,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绩效。
第二方面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加于产业,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尤其是加在第三产业: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加金融产生互联网金融。
“企业互联网+”
“互联网+”的第一方面是加于企业自身,即“企业互联网+”,其本质是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企业管理。因此,企业需要深度理解互联网思维,更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企业管理。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商业模式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你不一定要做互联网,但时代要求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否则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你不具备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驱动金融互联网+:大型互联网网站记录了海量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更好的推断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消费需求,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计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推测消费者的信用等级。相关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则更加清楚的知道那些是潜在客户,以及客户的消费能力和信用。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提供相关的贷款时,风险会更低,盈利情况将更好。